第一百四十二章 通往震旦、复旦的推荐信-《回到过去当学阀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闻声巴玉藻也赶紧劝道:“这样一来制造飞机的成本可就太高了,程教授这让我们如何承受得住。”

    程诺笑着摆手:“这是我跟轮船大王虞洽卿的合作协议,可不是什么收购,咱们哪有那个身价去玩这个,都是拾人牙慧罢了,不过有一说一,为了防止这老小儿使诈,接受工人时务必由你们负责,这样我才放心。”

    巴玉藻高兴地搓搓手:“要是早知道程教授能给我们找来这么多人,也就不用折腾这么长时间了,就是可惜啊,没有制造机器,如果有,我们就再也不发愁了。”

    程诺眉毛一扬:“谁说没有机器,造船的机器算不算,都被我给谈好了,到时候你们捡好的挑,不用给他客气,过了这村可就没这个店了。”

    这下王助也忍不住了:“实在是太好了,这类机器稍微改一下就能互用,完全不用从外国购来新的机器,时间成本上将大大缩减,我们甚至都不用让人帮忙,自己就能生产。”

    巴玉藻顿时豪气大生:“刚才杨厂长不是说他们产能不够吗,这下我们可以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,若是机器性能良好,生产个电机都不在话下。”

    程诺笑着摇摇头:“话还是不要说太满,万一机器情况不好,最好心里有个准备。”

    巴玉藻摆摆手,洒脱道:“再坏,还能坏到现在没有机器可用的下场,若是一台不行,那就两台兑成一台,我相信总会有办法的。”

    看到二人乐观的样子,程诺也不禁彻底放下心来:“以现在的视角来看,大的问题应该是解决了,不过我还是有一事不明,若是飞机造好了,谁来上去首飞?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这个问题我们暂时还没考虑过。”两人相视一眼,皆是面面相觑,王助摇头道:“只想着造飞机,还没想到怎么飞飞机,现在看来,确实是个问题。”

    巴玉藻咬咬牙,坚定道:“我可以飞,当初在美国寇蒂斯公司时,我就没少在天上飞,首飞国产飞机,对我来说是一种荣誉,而我又是第一负责人,飞行任务责无旁贷。”

    程诺摇头:“专业人士做专业事,你制造飞机的本事可以,但飞飞机的能力恐怕不够,还是找专业飞行员来试飞比较好,这对双方而言,都是件好事。”

    关于不让巴玉藻等人试飞的原因,程诺并没有说完,实际上还担心重演飞行前辈冯如的悲剧。

    作为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、制造师和飞行家,也被中国空军授予冯如“中国航空之父”的称号,冯如先生不仅是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中国人,而且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军事航空思想家。

    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的贫寒家庭的他,自学成才,辛亥革命前夕就成功造出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架飞机,后来辛亥革命后,冯如被革命当局任命为陆军飞机长,致力于飞行事业的发展。

    可惜就是这样的一个英才,1912年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中却不幸失事,头部、胸部、腹部等都受了重伤,后来抢救无效去世,年仅29岁,实在是可惜。

    对此,程诺当然不希望这种事情再次发生,这种级别的人才,任何一个的损失,都是声明无法承受其重。

    巴玉藻见状还想再说些什么,结果被王助给拦住了。

    拍拍好友的手,王助劝慰道:“程教授说的是,我们再想想办法吧。”

    就在这时,杨济川姗姗来迟,拿出准备好的纸和笔,恭敬地递给程诺:“程院长,请?”

    程诺疑惑道:“这是何意?”

    杨济川嘿嘿笑道:“程院长,你刚刚不是说跟震旦大学、复旦大学他们有约定吗,我这是请你写一份推荐信,到时候好让他们师生信服,免得把我给赶出去呐。”

    程诺恍然大悟,转而笑道:“写可以,不过一份纸可不够,还需要再准备一份。”

    杨济川疑惑道:“何出此言?”

    程诺握着毛笔,用笔尾指着巴玉藻、王助二人,微笑道:“除了你,还得给他们准备。”

    三人皆是不解,从对方眼中都看不出答案,随即异口同声道:“为何如此?”

    程诺笑着解释道:“给华生电器制造厂的,为电气人才而推荐;给航空研究所的,当然是为飞行员和飞机制造人才而推荐。

    这么一看,两份还远远不够,差的还挺多,不过具体操作嘛,要发挥你们个人的魅力,看看谁拿到信,招募的学生更多。”

    良性竞争嘛,正是程诺想要的,今后只会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

    最新网址: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