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章 淋漓满襟袖,更发楚狂歌-《回到过去当学阀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看完信后,姜将左将信放到一边,感叹道:「跟科学院一比,咱们之前成立的中国科学社简直就是个娃娃,怪不得致远当初笑笑,原来有更大的抱负,当初他毕业直接回国我还劝他,以他的天赋完全可以拿到博士学位,如今看来是我短视了。」

    「致远的想法一直以来就比较超脱,虽然他只是编外社员,但咱们办《科学》杂志时,他可没少帮忙。」竺可贞点点头,接着说道:「不知你有没有看到,信中提到列强在咱们国内有三十多所气象站,但基本上都由外国人把控,其中光日本人就建了十二所,从湾湾都东北都有分布,其目的很不单纯呐。」

    此时的日本比北洋政府更关心我们的国土,在中国建设和管理的气象台站后面就有关东厅、驻华使领馆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、日本军部、日伪机构等不同主体,就是为了将来更好的侵略。

    ….

    姜将左说道:「咱们这群人出来,不就是为了这个吗,希望自己回国能成为点起希望的火苗,如今致远回去已经把灶台搭好了,你我肯定能大干一场。」

    作为内行,虽然竺可贞对程诺比较有信心,但对于整个国内气象学环境,却比较悲观:「国内气象台建设管理和观测主体不同,目的不同,观测项目不同,所用的方法、观测仪器、观测时次、观测记录的统计方法等差异,都导致气象资料和数据的差异和不统一,整体效果真的很难说。」

    姜将左一脸乐观:「若是不难还要我们这些人做什么,不过说归说,气象学我还能猜个大概,但气象台我一直也琢磨不大明白。」

    竺可贞思索了一下,解释道:「其实从气象事业与科学本身来说,气象台站是发展气象事业的基础,从天气预报而言,台站所提供的温度、湿度、风力、风向、气压等要素,能为

    天气形成提供基础数据支撑,服务于日常生活、农业、航空、航海等领域,如心中所说,假如我们能提前在苏省预报冰雹,说不定事后情况要好一点。」

    后面欧美发达国家航空事业的成绩斐然,是离不开气象台站及其天气观测和预报的,1929年美国航空线有700千米,是同时期我们铁道线的两倍,而且晚上亦能飞行,这都受益于气象台站及其天气预测技术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