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章 杀功臣一-《汉朝旧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刘邦让卢绾当这个燕王,一是为了表示恩宠,二是为了便于控制。

    在他看来,这位儿时的玩伴,现在的大臣依旧值得信赖,让他去看管帝国的北大门,自己也放心了。

    事实往往都无法预料的,谁曾想到,刘邦的好心反倒将他眼中唯一的挚友送上了不归路。

    令刘邦更想不到的是,历史跟刘邦开了个玩笑,臧荼谋反未成,但他却阴差阳错的成了汉武帝的外曾祖父。

    臧荼的事件余波未平,有人就一纸诉状将楚王韩信给告了,而且罪名大得吓人,诉状上说韩信在谋反。

    刘邦接到状纸后,当然明白纯属子虚乌有,但他更明白,这是一个机会。韩信的威望和人气不论在朝在野,都极其巨大,任其发展下去,对刘氏江山永固那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。

    他趁机郑重其事的主持廷议,结果绝大多数的大臣们表现得誓死如归义愤填膺,都坚持不顾一切发兵征讨,意欲将韩信碎尸万段。

    在群情激昂的时候,刘邦可不糊涂,别看这些人现在大呼小叫,上了战场跟韩信对着干,他们准把自己说过的话给吞回去。

    廷议后,他找来陈平,把问题抛给了他。

    陈平眼睛骨碌一转,问了几个问题,立马就让刘邦茅塞顿开。

    “陛下的军队,能否胜过韩信?”

    “不能!”

    “陛下的将领,能否胜过韩信?”

    “不能!”

    “兵不能胜,将不能及,一旦发兵,韩信不反也得反,天下危矣!”

    刘邦皱了皱眉头,然后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陈平马上给刘邦献上一计,让刘邦喜笑颜开。

    “伪游云梦,令诸侯前来相见,韩信一来,只需二三卫士即可将他拿下。”

    刘邦连连拍手称妙,叫陈平拟了诏书,通知各诸侯王。

    诏书送到韩信那里的时候,以韩信的聪明,自然看出了其中的深意。

    幕僚劝他不要应诏,以免中计,韩信思前想后,还是决定去一趟,为了向朝廷表明自己的忠心,韩信顺便给刘邦带了一份礼物,这份礼物有点吓人,因为它是一颗人头,韩信好友钟离昧的人头。

    韩信作了些准备,便马不停蹄的赶到云梦与刘邦会合,一路上,他还天真的想,    只要献上钟离眛的人头,定能让刘邦龙颜大悦,说不定皇上给自己准备了热腾腾的好酒好菜,甚至把皇上哄高兴了能在朝中再捞个实权官做做。

    可是等见到刘邦时,他就后悔了,刘邦并没安排热饭大餐,顷刻之间,君臣其乐融融把酒言欢的愿景化为了泡影,刘邦的表情不是龙颜大悦,却是早已彩排好的盛怒。刘邦一见到韩信,二话不说,便叫卫士将韩信捆了起来,罪名尙处于莫须有的阶段。拿下韩信,刘邦以心情不佳为由通知其他诸侯王取消云梦聚会,他则匆匆返回洛阳行宫。

    韩信在蹲大狱的过程中,廷尉接手审理,查来查去,查无实据,本来就是诬陷的,怎么会有证据?!当然,这样的结果早已在刘邦的预料之中,他要解除的是韩信的兵权,他要的是韩信的诸侯国。

    在大臣田肯的谏言下,刘邦将韩信降封为淮阴侯,无罪开释,而且,把原来的楚国划出一部分土地为荆国,立堂兄刘贾为荆王,弟弟刘交为楚王,即后来大名鼎鼎的楚元王,他的后代被称为彭城刘氏,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,其中最有名的刘向,刘歆,后面还会提到。同时立二哥刘喜为代王,儿子刘肥为齐王。

    每一个王朝的建立,都会产生众多的功臣强将,而如何处置这些人,必然是摆在开国皇帝面前的一道难题,而刘邦的解决方案是封刘氏子弟为王,来拱卫江山。

    刘邦初登皇位,受封的人只有异姓诸侯王和少数的彻侯,其他功臣宿将功劳大小,封赏问题还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。这个问题解决不好,照样会酿成血案。

    大臣们见到韩信降封,心中惶恐不安,以韩信的功劳还得受牢狱之灾,而且爵位不过为侯,那其他人还敢指望吗?

    于是,大臣们特别是跟刘邦有嫌隙的大臣便经常三五成群,议论纷纷。

    这样的场景刘邦看在眼里,怕在心里。

    他只能偷偷的去问张良:他们在干什么?

    张良瞄了一眼惴惴不安的刘邦,表情严肃地说道:谋反!

    刘邦大吃一惊,他日防夜防,防的就是谋反这种事,毕竟他才刚刚尝到当皇帝的甜头。

    那怎么办?刘邦颤抖地说道。

    陛下,您平素最恨谁?

    那还用说,当然是雍齿那个小人,我恨不得...刘邦正想骂一通解解气。

    请陛下封他为侯,群臣便不再议论。

    刘邦面露难色,犹豫了一会儿,还是采纳了张良的建议,将雍齿封侯。

    雍齿背叛刘邦的故事早就家喻户晓,后来雍齿重新投奔刘邦麾下,在沙场上玩命得立功,加之刘邦正是用人之际,刘邦因此没有杀他。但刘邦心里的伤痕还在,只不过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发作而已。现在给他封了侯,群臣的不安情绪消除了,再也不用凑在一块互相不停的问:今天,你封了吗?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