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章 制度-《汉朝旧事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万事开头难。

    以无赖著称的刘邦开始了他的治国之旅,皇帝这份职业的历史并不长,刘邦算是第三个找到这种工作的人。

    到底会做成啥样,刘邦自己心里都没底。但他很清楚一个道理,老百姓是自己的衣食父母,无论如何不能得罪。

    刘邦是从老百姓走出来的,很了解劳动人民的想法,小小老百姓,只要有块地种,不愁温饱,负担不重,是断然不会造反的。

    为了恢复生产,刘邦下诏大赦,曾经做过包括正在做盗贼,土匪的人统统无罪,只要回原住地统统发给田宅。官员对暴力抗法的人要本着说服教育为主,威吓利诱为辅,动口不动手的原则文明执法。对于曾经有爵位的要恢复爵位,没爵位没户籍的要恢复户籍。

    刘邦的这些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。背井离乡,聚众为匪的人们在新政府的号召下陆陆续续返回家乡,以百倍热情参加新国家新社会的建设。为了增加劳动力,刘邦下令裁撤一些军队,被裁撤的士卒被遣散回乡。

    如果你是一个关注汉朝历史的人,你会碰到一个反复出现的词,汉承秦制。

    秦朝是个短命的王朝,它出台过很多****,但无可否认秦朝对历史的巨大贡献。

    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就曾经说过:中国两千年之政,秦政也。

    汉初的文武大臣,大多出自社会底层,在治理国家之上毫无经验,因此只能照搬秦朝的制度,严格来说,秦朝的制度相当的先进,只不过被一群穷奢极欲的人给践踏了。

    有鉴于秦朝的暴兴暴亡,在政治制度上,汉朝并未沿用秦朝的全面郡县制,也没采用周代的完全分封制,而是实行王国郡县并行的杂合制度。一国之内,既有王国侯国(彻侯的封地),也有郡县,而王国可以跨郡,地位在郡之上,郡下设县,侯国。大县称令,小县称长,县下有乡,乡下面是里,里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,每十里设一亭作为维持地方治安,上传下达的机构。

    再来说说汉朝的官位制度。

    汉朝的官制基本上沿用秦朝秩禄制度--三公九卿制度。三公包括百官之首,管理国家政事的丞相,掌军队的太尉,管监察的御史大夫。九卿有管宗庙祭祀的奉常,管宫殿警卫的郎中令,管宫门守卫的卫尉,管御用车马的太仆,管刑法的廷尉,管民族事务的典客,管皇族事务的宗正,管财政的治粟内史,管山海湖泽的税收及皇室生活采购的少府。

    各部门长官配有辅官,称之为各曹,有司。官位以石(dan)来表示品秩。石表示年俸若干石谷粟,每石为一百二十斤(约现在四十一公斤)。

    汉朝秩禄可分为四大等级:比二千石以上,比六百石以上,比二百石以上,比二百石以下。除三公外中央要员及郡守属于第一等级。

    三公,诸侯王不在秩级之内,三公号称万石,月俸三百五十石。诸侯王,彻侯则直接在封国内收税。

    虽说用石数表示品秩,不过发俸禄时不全给粮食,而是钱谷分给,这是一项很人性化的俸禄制度。汉代前期,王国可以私铸铜钱,导致铜钱泛滥,时不时通货膨胀,货币贬值,物价上涨,此时发谷子倒很实在,在最坏的情况下,至少可以保证各级官员能填饱肚子,有力气干活。

    按钱发俸的时候,谷钱之间的换算比率是固定的,所以当粮食价格上涨的时候,官俸实际上在贬值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