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章 日永不落在之于格局-《三国枭傲天下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尚武郡,涿县东。

    卯时鸡鸣,密麻的扛锄农夫从家走出。四月的田,需不时锄两下才能保证庄稼发育良好,这是农业署枣大人传出的技巧。

    农业署,是郡府近期组建的官衙。这个衙门与众不同,所有官员必须对农耕之事有一手研究方能任职。就连基层衙役…

    那个个都是种田小能手,不是十里八乡顶尖的种地冠军,都没资格在署里当差。由此,农业署以专业二字响彻幽州大地,其发布的告示,是最具有权威性的。

    广受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。

    “嘿!王哥!你也耕地去啊?”

    “没见我扛着锄头?你这不废话。”

    “诶,嘿嘿,嘿嘿嘿。”

    “李四,别憨了。前边就是学府,咱步子小些,别扰到了娃娃们读书。”

    “诶,嘿嘿,好嘞王哥!”

    路过县东学府时,无论是再粗犷多话的农夫,都不约而同的闭上了嘴、放轻步子加快步伐,急溜溜的朝东城门行去了。

    他们一辈子粗糙早已习惯,却不能让下一代也大字不识几个。伯爷调用府库之钱,免费为适龄稚童普及教育,是天大的好事哩!自己绝不能吵到娃娃们学习!

    念头至此,农夫们动作更轻快了。

    “现在朗读伯爷所著的三字经。”

    “好的,彭先生。”

    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…”

    “稻粱菽,麦黍稷。此六谷,人…”

    听见学府中传出的阵阵诵读声,每个过路之人面上都露出喜悦和希望。

    府里面,正坐着他们的崽哩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晨日初照万事兴,朗朗书声应志明。尚武满座学堂士,承继圣贤开太平。

    文豪自有定国智,武生不减威如云。刀枪剑戟十八路,虎虎生风把家护。

    一文一武道不同,两者并肩卫边戎。何时不愁身后世,新生之代长成日!

    尚武学府,教文亦授武!

    这偌大个学府,来自涿县一被灭豪族的庄园。府中设有十八路文班,十八路武班,共计三十六路班级。每班招收七十二名学子,进行初级教育,初教很简单。

    无非就是读点书,认些字。

    一到三年级,完全只为了提升尚武郡的全民素养。然从四年级开始,才算是真正的学府学生。经过一道筛除八成学子的考核,过关者将得到郡府的聘用文书。

    他们将把自身所选专业锤炼至极点,毕业后直接前往郡府或军队任职。

    待此套流程成熟之后,赵枭的团队将再不缺人,起码再不缺基层骨干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尚武学府,内院甲字号雅庭。

    这是一处别致的庭院,院落中有假山、有小湖,空气清新,环境极好。

    此刻司马徽正坐于庭中遮阳小阁,边撰写稿件,边随意的开口问询些事宜。这些问题跳脱离奇,却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。

    各式琐碎疑问中,司马徽还会不时掺插些对古文经义、现今局势的问题。

    然亭下与之对坐的三人,皆是对答如流。甚至无需思考,就能回出较好的解答。每个人的想法各不相同,但都有道理。

    “就赵将军用自己封地之税,大兴教育,无偿开办学府、教导平民之子。”

    “各位小友,如何看待此事?”

    书写着勉励学府各班先生的稿件,司马徽忽然抬起头、温声笑道:“据我所知,无偿开办学府、教导庶民文化,赵将军可谓之行此举第一人。后有无来者不知晓…”

    “但这绝对是前无古人。”

    听声,坐于最左侧的退役游侠徐庶猛然鼓掌、朗声道:“此乃大善之举!”

    “噢?”

    见水镜先生司马徽与身旁的两位神童朝自己望来,徐庶面不改色、环视三人道:“读书之难,非经文难理,非枯燥难忍。”

    “而在于家贫之寒,体肤之饥。”

    “所谓文钱难倒英雄汉,读书也是如此。纵使有金诚之志,也难抗腹中饥饿,再者还有书耗笔墨。倘若求学,哪项能省?”

    “赵将军普及教育、学费书费全免,且学生中午餐食也免费提供,堪称伟大。此举,使心怀壮志者可无视出身贫寒之窘迫,于困境中亦能通过读书来改变自身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