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9章 以战驱贼-《国姓窃明》
第(2/3)页
如今才七八月份,算起来倒是比历史同期稍微早了一两个月开始想这事儿。这看似有些托大,但实际倒也合理——因为孙传庭的败死,同样也早了两个月左右,对李自成来说,他也就是在孙传庭死后一个半月,开始动这个念头的。
在他看来,长安、洛阳,那都是六朝古都都不止的存在,历史上的东西两京如今都在他手上,建个国号不过分吧?
称帝可以不急,但先定国号,证明自己是要改朝换代而非当流贼,这是很有必要的。
当年陈胜吴广动手的时候,陈胜一开始也没敢自称楚王,但“张楚”的名号可是先立起来的。
李自成如今的想法,也是差不多,所以他留在西安,并不急于亲自四方征战,留着中军主力,随时都能增援部下的各条战线。
……
袁宗第的部队在七月底初步围困宝鸡县后,花了三五天时间准备攻城器械、挖掘攻城用的营地、工事,然后就组织了一场试探性的进攻。
守卫宝鸡县城的,是曹变蛟麾下一名游击,名叫马光烈,历史上籍籍无名,无非是跟着曹变蛟厮杀多年,颇有苦劳,渐渐积功至此罢了。
他手下只有三千老兵,还有两千曹变蛟去年回到太原后新补充的兵源,一共五千人,要抵挡袁宗第含炮灰在内四五万大军,还是有点吃力的,所以只能选择笼城死守,绝对不可能出城野战逆袭。
闯军在杀了孙传庭后,也稍稍缴获了一批质量粗劣年久失修的火器,所以攻打宝鸡县城时,佛郎机的数量倒也勉强够声势——
明军末期武备松弛,所以孙传庭死前,他的陕西官军的火器本来质量就不行了,否则也不会那么容易打败仗。李自成不事生产,只靠抢孙传庭的来用,当然就更降低一个档次了。
宝鸡守军骤闻流贼以火炮攻城,也是有些担忧,但马光烈很快就发现,流贼的火器质量不行,便让守军以曹军门此前增援的火器反击。
朱树人拨给曹变蛟各部守城军的火器,质量同样不高,但还是比孙传庭李自成的要好很多,无非是年代有点久,但送上前线之前都会检修确认,容易炸膛的就直接回炉销毁了,不会坑自己人。
而且朱树人军中老式火铳大多被淘汰了,因此给出去根本不心疼,数量管够。马光烈麾下两千条枪都不止,还有几十门佛郎机。
袁宗第每次发起冲锋,都是一阵阵密集的排枪轮番开火,压得攻城炮灰抬不起头来。
宝鸡县城又一直是军事要地、就是古代的陈仓要塞,城池不大却坚固,地形很有优势,
城池夹在秦岭和陇山交汇的夹角处,还有一面濒临渭水、一面濒临贴着陇山东麓注入渭水的汧水。
两面高山两面河水,这样的地形自古就是易守难攻的,三国时魏国守将郝昭在这里阻挡了诸葛亮好几次攻势。
马光烈虽然只是普通将领,不如郝昭擅守,但对面袁宗第的攻战之法,更加远逊于诸葛亮十条街不止。官军还有火器优势,便让袁宗第陷入了泥潭。
消耗战打到八月初,也就是汉中那边王公公刚刚见到朱树人、传完旨的时候。袁宗第这边终于请示了李自成,改变了战术。
他选择以两万人围困宝鸡县城,然后带领更多的主力南下,进入陈仓道谷口,堵住了大散关,准备改为尝试进攻大散关,而对陈仓则以围而不打、消耗其物资的思路慢慢疲惫。
袁宗第是怎么想的:如果官军在宝鸡县留的守军较多,而大散关兵力、火器不足的话,能直接拿下大散关,那就最好。
如果大散关防守也严密,同样难以攻下,只要闯军堵住大散关以北的谷口,坚固扎营,那官军要支援宝鸡县城,就得强行冲破闯军的营寨。
到时候,攻守形势也会逆转,由闯军攻变为官军攻。
秦岭入川道路险峻,显然是谁扮演进攻方谁就会非常吃亏,闯军由攻转守,战斗压力就会大大减轻。如果官军迟迟不救,那宝鸡县的守军迟早有火药、粮食不济的那天,围到后来自会不战而溃。
当然,袁宗第也算有点将才,他也知道,官军如果想增援宝鸡县,也不止陈仓道一条路——往东一点,还有褒斜道、傥骆道这些栈道可以走。
但栈道肯定比陈仓道还难走好几倍,官军敢拖成长蛇阵由那些路进入关中,绝对会吃亏。袁宗第也会分兵去堵那两个谷口,绝对有信心有把握以逸待劳。
转变思路后,八月初六,袁宗第就正式开始对大散关发动试探性攻击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