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四章:这事,我管了!-《明末重生之门》
第(1/3)页
犹如一串又一串的珠子,金陵的雨缠缠绵绵下个不停。
杨临裹紧身上的衣服,呼出一口浊气,穿行在雨水当中。
行至孙杰面前,止住脚步。
躬身行礼,声音沉稳:
“回大人,昨夜之事, 已然办妥。
我军巡视城中,昨夜,有士绅鼓动青皮流氓上街暴动,尽数被杀。
余者逃遁,妄想出城,被城门守军袭杀。
今日凌晨,城外有百姓想要入城售卖农货。
属下以为, 百姓不可不管, 于是让城门守军代为购买。”
杨临零零碎碎的说着昨天晚上金陵的事情。
孙杰听的很认真, 以至于吹进屋檐的雨,打湿了他半个肩膀,都没有察觉到。
忽然觉得肩膀有些发凉,这才发现半个肩膀都湿了。
又缩回身子,看向杨临,“城中其余士绅如何?可有暴动者?或者蛊惑城中百姓作乱者?”
“属下禁止城中任何人随意出门,除却病患等紧急事,加之士兵巡视,除却刚才属下所言那些事之外,几乎没什么大事。
城中士绅大部安稳,昨日的杀戮,震慑了他们!”杨临回道。
享受了太久的太平,以至于他们忘了现在的北方还有战乱。
以至于他们忘了,被戳一刀子还会死。
孙杰点了点头,道:“发帖,将城中那些颇有家身的士绅弄过来,咱们主要的目的是收税, 总不能忘了正事!
城中百姓生活不可不顾, 昨日于魏国公府中抄出不少粮食,将这些粮食分与城中百姓。
若人手不足,可从城中选一些靠得住的人。
同时派人去城外采买蔬菜等物,以供应城中百姓。钱财支出,便从魏国公府中来。记住,采买蔬菜等物时,最好带着几个本地人过去。
秦音不比南语,乡下百姓,能听懂的少,不要闹出误会。
将城中的郎中聚集起来,城中百姓若有病患,便及时诊治。费用,也从魏国公府中出。
总之一句话,百姓乃重中之重。”
“得令!”
杨临转身去安排这事。
一个硕大的金陵城,士绅不少,可更多的便是百姓。
士绅们家有存粮,不至于饿死。可普通老百姓不同,他们这些人抗风险的能力很差,稍有不足,便会饥饿而死。
城中生活的百姓, 大多在城中做工,大多干的是服务士绅的活计。
这些人家中粮食有限,大多名下无地,若是封的久了,很容易闹出饥荒。
孙杰只说了一个大概的方向,至于具体事例,就得杨临自己来做。
孙杰带着杨临过来,正是出于这些考量。
城中百姓几十万,想要安顿好可不是一间容易事。
但要是安顿好了,能换来珍贵的经验。
杨临先去了应天府衙门,然后将应天府以及金陵留守六部的皂吏全部找了过来。
金陵的官员,可不知道金陵的具体情况。
留在这里的官员,基本上都是奔着养老来的。
一年到头,恐怕都去不了几次衙门。
说起来,这偌大的金陵城,和这些当官的老爷们关系不是很大。
金陵城的具体管理者,还是这些衙门皂吏。
不管这些皂吏愿不愿意,杨临都有办法让他们愿意。
刀子和财货,总能让这些人倒戈。
指望这些皂吏对大明朝廷忠心耿耿,简直笑话。
雨还在下着,聚宝门开启。
十几个士兵,带着一些皂吏,出了城。
与此同时,城中的医馆、药铺,都有士兵闯入。
态度虽然有些僵硬,但当硕大的银块拍在桌子上时,不管是东家还是郎中,都闭上了嘴。
郎中在士兵们的带领下,朝着魏国公府而去。
城中的士兵依旧在巡逻,维持秩序。
魏国公府的后门,一辆接一辆的马车,把魏国公府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粮食全都拉走。
杨临带着兵马,指挥着皂吏,把这些粮食分发了下去。
因为百姓的数量很多,所以挑选了几个发粮点。
百姓们从来没见过这种事情,当士兵们拿着大喇叭在街道上大喊的时候,他们这些人还不相信。
当他们看到那白花花的粮食时,这才放下心来。
那场祸乱的影响,很快便被消弭到了最低。
很多士绅都在骂,说孙杰这是在绝户,是绝户计,是邀买人心。
真是可笑,要是他们这些人能够做到这种地步,孙杰又如何能进得了这金陵城?
......
雨下了一整天,迷迷茫茫,朦朦胧胧。
第(1/3)页